瑞幸再融资1.5亿美金,你还要继续泼它冷水?
瑞幸又融资了。近期,瑞幸咖啡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1.5亿美元,距离上次完成B轮融资,不过4个月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领投的投资方也是星巴克的最大主动投资者,在咖啡这条赛道上,瑞幸再一次提速。
4月18日,瑞幸咖啡(以下简称“瑞幸”)宣布,在B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
贝莱德,正是星巴克的第二大股东和最大主动投资者,星巴克总股本为12.4亿,贝莱德透过多家子基金共持有8180万股,占比6.58%。按4月18日收盘价,目前贝莱德持有的星巴克股票市值62.2亿美元。
瑞幸在咖啡赛道上的又一次加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对咖啡消费市场的商业逻辑和未来增长空间有更深刻的认识。有了贝莱德的投资,瑞幸在咖啡这个大赛道上又多了加速追赶星巴克的砝码。
回看瑞幸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加上试运营的时间,成立仅一年多,瑞幸通过大幅度补贴、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和整合营销方式迅速切入市场,截至去年12月31日,门店总数便已达到2073家,这个速度可以说史无前例。
比瑞幸的开店速度更受关注的,是它的运营情况。
在2019年年初的战略发布会上,瑞幸管理层披露了公司2018年的部分运营数据——全年总计卖出8968万杯饮品,消费客户数量为1254万。而据另一份曝光的瑞幸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累计销售收入3.75亿元,净亏损8.57亿元。
一边是巨大的获客数,一边是巨大的亏损额,数据一出,围观群众纷纷落井下石,“下一个ofo”“补贴一停就会死”“命不久矣”“不靠谱”等论断纷纷砸向瑞幸。但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坚定地表示,瑞幸的补贴政策还会坚持3至5年不变。
“目前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luckin coffee,先占领用户心智。至于说什么时候盈利,我们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表……大的方针和方向还是补贴和教育市场。”
这就不奇怪,瑞幸为何短短10个月之内就融资三次,且次次资金都上亿美元了。
相比大多数吃瓜群众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只关心瑞幸亏了多少钱,投资者显然更看重它的潜力,以及咖啡这个赛道的长度和宽度。
据艾媒咨询一份咖啡市场调查数据,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还是700亿,2020年就有望达成3000亿元规模。其中,速溶咖啡市场仍然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现磨咖啡市场份额仅为18.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7.0%。
基数低是国内咖啡市场高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在星巴克近20年的培育下已经有了一批咖啡消费者,瑞幸一入局就“狂轰滥炸”更是大大扩宽了咖啡消费市场的边界。
喝咖啡这个事情,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贝莱德此时投资瑞幸正是看中中国的咖啡市场。而对于瑞幸而言,获得发展资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前盛传瑞幸将在近期赴美上市,不管传言真假,贝莱德在资本市场的分量和专业度,都为其未来发展做了背书。
瑞幸&星巴克,竞争无需你死我活
按瑞幸的规划,它将在2019年新建门店2500家,年底总门店数将超过4500家。届时,瑞幸门店规模有可能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现有门店是3600家。
从创立开始,瑞幸就以超越星巴克为目标,被不少人嘲笑不自量力。这种判断多少是基于星巴克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合理的成本控制、独特的咖啡文化而得出的。在星巴克的面前,那时的瑞幸像一个不自量力的小毛孩。
但中国咖啡市场这么大,两者竞争,结果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就像卖可乐的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竞争了近百年,仍然各自安好。
对比星巴克和瑞幸,不难发现模式和打法都差异巨大。
在产品定位上,星巴克主要是围绕咖啡文化打造产品,任何和咖啡有关的产品都能被赋予价值。而瑞幸则主要是以咖啡为核心产品,形成咖啡+轻食+午餐的一站式餐饮平台。
在场景上,星巴克是通过空间传递咖啡文化的体验型门店,主打商务和格调,笼络更多忠实消费者;而瑞幸有四种店型,分别为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从轻到重、从小到大,将消费场景由“单一堂食模式”向“无限场景”延伸,几乎覆盖了全场景。
而在价格定位上,星巴克的产品在25~40元之间,瑞幸的价格在21~27之间,相比之下,后者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正如一位财经分析者所言,“瑞幸提高了一杯咖啡的性价比,打破了被星巴克垄断的市场局面,将一杯咖啡从30多块钱打到了10多块钱,解决了中国人消费咖啡贵以及购买不方便的痛点,赢得了用户和市场。”
而至于口味问题,很多人说“瑞幸难喝”,且不说味道本身是个很主观的评判,就咖啡本身而言,也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接受的。咖啡口味的偏好需要长期培养,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几乎没有咖啡文化的地方,口味和习惯都将由开拓者培养。星巴克培育了整整20年,瑞幸入局才1年多而已。
所以,瑞幸能高调存活不是没有理由的。“让咖啡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彰显身份的奢侈品”,走日常、平价路线的瑞幸跟星巴克并不冲突。
瑞幸的未来:平台模式初见端倪
4月10日,瑞幸推出了四款小鹿茶系列新品——桃桃芝士红宝石茶、芭乐芝士红宝石茶、西柚芝士茉香茶和莓莓芝士茉香茶,27元一杯,与咖啡一样享受“充二赠一”的福利,算下来每一杯茶饮售价折合18元。
用非咖啡类产品吸引用户群体,瑞幸不是第一次干。
今年以来,瑞幸不停调整产品结构,曾相继推出了轻食、BOSS午餐、小食等品类。新产品的引入,降低了咖啡产品在菜单里的比重,从瑞幸的线上菜单可以看出,SKU约60个,其中咖啡类仅占四分之一,共15款产品,剩余40余款均为非咖啡产品。
随着产品品类越来越多,瑞幸似乎在慢慢偏离原本的咖啡品牌定位;然而,咖啡或许一开始就不是瑞幸的终点。
知名财经人士沈帅波认为,“咖啡只是瑞幸切入中国市场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生活场景的引子罢了,用资本换时间,迅速做出规模网络,得用户者得天下。”
“不要把瑞幸当做餐饮项目,瑞幸目前还是资本吹出来的泡泡。”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曾对界面新闻表示,投资人主要是看数据。
而钱治亚也在创业早期就说过,大数据对于公司运营越来越重要。瑞幸目前通过用户在瑞幸手机App中留存的咖啡下单品类、轻食品类、消费频度、消费时段等数据,可以为用户精准画像,进行针对性营销、运营管理、智能调度、会员体系建立。
去年底,瑞幸全面开放企业API平台,内容包括积分兑换、会员权益、员工福利和商务赠礼。其副总裁李军就表示,“从超级App到API,我们更希望做到超级流量入口,未来向超级流量接口迈进,使luckin企业API开放平台真正成为一个无限场景、开放共赢的平台。”
从流量入口到流量接口的转变,瑞幸已经在探索向B端客户输出技术与服务的能力。
另外有人倾向于认为,瑞幸要实现的平台型品牌,最终可能会向全家、7-11、便利蜂便利店模式靠拢。
首先价格上,瑞幸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性价比。目前来看,瑞幸的咖啡折后十几元一杯,茶饮折后18元一杯,轻食和小食折后价格8~20元,相比便利店高不了多少。而且随着门店增多,需求量增加,瑞幸在供应端将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
其次在场景、选址以及规模密度上,瑞幸和便利店相比也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其门店主要分布在写字楼、商圈、社区等人流密集的区域,很多门店相距仅仅500米左右,辐射范围广且密集,极具便捷性。
而随着90后逐渐成为主消费群体,他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对比2016年和2017年超市以及便利店消费数据,500米以内的超市和便利店订单占比都呈上升趋势,消费者对于便利店方便到达的特征更看重。
瑞幸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好契合了这种便捷性,而且线下还在不断延伸网点,随着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未来想象空间非常大。
瑞幸之所以成为一个现象级品牌,土豪式砸钱砸出市场的方式不容忽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它的商业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咖啡售卖模式,撬动了星巴克稳固已久的市场地位,而且震动了整个商业领域。
也许它的打法并不适合于餐饮行业,大家也不必急于用餐饮的视角去评判它的出现和存在。时间还长,瑞幸才刚刚起步,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且慢慢看吧。
编辑 | 红餐_左永君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图)
↓↓↓
内容交流/转载 | 微信:hongcw66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265099024